「“疫”路同行,“像”由新生」第一期:《塑造人物的复杂性》 2022-09-16

【策划语】:“疫”路同行,“像”由新生——顾名思义,这个活动的策划初心,就是期望通过电影,通过影像的力量,来鼓舞从疫情发生以来,一路携手并行的人们,同时,也宣告我们的活动在新场地的全新回归,各位久等了!

2022918日,我们将邀请到国家一级编剧何晴老师来给我们开设一堂题为“塑造人物的复杂性”的讲座,并观摩获202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、最佳男配角、最佳改编剧本的电影《健听女孩》。

如果要说今年有哪部电影最能鼓舞精神、安慰人心,那《健听女孩》(CODA)势必榜上有名。《健听女孩》又有许多特别之处,它诞生在疫情时代,它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流媒体电影,它让奥斯卡颁奖典礼首设手语翻译,主演玛丽·玛特林是此前唯一一个获得奥斯卡奖的听障演员(凭借1986年的《失宠于上帝的孩子们》)。

它的动人之处也在于,它讲述的是小人物的温暖故事,它没有大明星,只有尽职专业的演员。

CODA”这个词本意是"Child Of Deaf Adults"(“聋人之子”)的首字母缩写,考虑到影片关乎音乐与成长,这个词还有音乐术语“尾声”的意思,暗指女主对于音乐的热爱,可谓一语双关。

影片改编自2014年的法国电影《贝利叶一家》,原版的评价就相当不错,不仅成为当季票房冠军,还提名了第40届法国电影凯撒奖的6项大奖。而《健听女孩》在改编上也是下足了功夫,导演、编剧夏安·海德接受采访时曾说:“我觉得原作更聚焦于露比这个听力正常的角色身上,而我们可以让这个家庭其他成员的形象更丰满——让这些角色真正立体化,而不是仅仅受限于他们的听障问题。”

这就是《健听女孩》成功的关键,它有一个“好壳”,更有一个好的“内核”,这个内核,就是编剧对于其他角色的再塑造,使其不再是一个个“附属者”,而是一个个与正常人无差别的复杂性的人。

剧本多方面的提升,也让《健听女孩》更加细腻、写实。相比法版,夏安·海德似乎更懂得如何贴近普通观众,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,同时,通过对人物性格的重新设定,让故事变得更加合理,剧情更加饱满。

因此,就剧本来说,《健听女孩》做到了几近完美,它不仅遵从好莱坞三幕剧的典型,更是做到了各幕的人物、要素之间的相对平衡,从而让人觉察不到丝毫刻意煽情的痕迹,但却能直达观众的内心深处。

于本次活动的更多信息,欢迎关注上海电影资料馆官方微信公众号。